•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行业资讯
  • >
  •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打造医学职业教育发展新高地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打造医学职业教育发展新高地

2022-06-17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高质量推进“双高”建设,在立德树人、产教融合、“三教”改革、质量型扩招、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实施党建引航工程、组织力提升工程,使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党组织做到“四个过硬”“五个到位”“七个有力”。通过实施思政育人工程,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出台《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思政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十大育人体系建设,进一步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建立职场德育导师制,出台选聘考核文件,覆盖学校全部专业,15家实习基地,聘请24名思政专家、行业专家和道德模范组建核心团队,“三引进、三面向”活动学生覆盖率达100%。学校作为理事长单位牵头成立卫生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联盟,联盟成员单位达54所,辐射全国,召开党建与思政教育论坛,近2000人参会。联盟单位共建3门在线开放思政课、思政案例库、制定案例库标准,初步形成党建引领下辐射全国的卫生健康人才思政教育新模式,推动全国卫生职业院校党建与思政建设水平提升。学校党委被天津市委授予“天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聚焦内涵建设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学校加强“三教改革”,以质量为核心,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坚持“德能并重”理念,校院共建新时代双师,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建成系列优质教学资源。对接卫生与健康产业发展需求,重构专业布局,建立卫生职业教育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创新专业群协同发展机制,引领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坚持立德树人,形成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系统化建设模式。创新思政教学模式,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以故事化改革为重点,打造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加强顶层设计,系统化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打造“校院共建、协同育人”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做到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天津市课程思政课程6门,天津市课程思政优秀教材2部。
  
  提升职业能力,创新卫生职教“1+X”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开展幼儿照护、老年照护、体重管理等13个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工作,面向9个专业学生进行1+X人才培养。围绕岗位工作要求,构建1+X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序化课程内容,构建1+X课程体系。
  
  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建立专业群可持续发展机制。深入开展京津冀医药卫生类人才社会需求调研,形成《京津冀地区医药卫生类技术技能人才社会需求研究报告》,为专业动态调整提供数据支撑。面向国家“十四五”重点布局产业及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需求,紧密围绕天津“1+3+4”产业发展布局,组织编制学校“十四五”专业发展规划,制定专业群评价指标体系。
  
  围绕岗课赛证,深化三教改革。遴选专业基础特色课、职业岗位核心课、职业能力拓展课,围绕岗课赛证相融合的建设重点,校院深度合作、开发系列优质资源,建设在线开放课程52门。紧贴岗位工作任务,实施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打造具有卫生职业教育特色的“课堂革命”典型案例,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在全国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连续 6 年获得一等奖 8 个。
  
  发挥辐射示范,带领同类院校同建共享。学校牵头成立卫生职业院校课程建设高质量发展联盟,吸纳63所共建单位,第一批建设任务21门优质在线开放课程、10本新形态教材、55门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课程,共有50所院校、600余名教师参加,共研、共建、共用、共享。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委托学校举办全国职业院校医药卫生专业大类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来自全国400余所职业院校的11400余人参加了线上集体备课会。
  
  加强基地建设,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学校获批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培育单位,组织部省共建医药卫生大类护理、中药、临床、针推4个专业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建设,中药专业在南昌世界VR大会期间作展示。
  
  加强思政教育引领学生成长
  
  学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大学生思政教育”“感恩励志资助教育”和“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为主题,建成4个辅导员工作室,3个项目获批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立项。在全校开展“护士文化节”“医师文化节”和“学生技能节”活动,积极营造职业精神培养品牌活动“三足鼎立”局面。建设3个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群,依托学生社团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双减”工作,服务中小学班级27个,服务对象逾千人。组建全国重点实践团队1个、天津市重点实践团队 2个、校级实践团队7个,前往甘肃省武威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墨玉县以及天津市周边等地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劳动教育,开展“劳动精神大讨论”和“劳动之星”“优秀劳动班级”评选,新建6个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开发2个基于工作场景的劳动教育模块,获批市教委教育评价改革单项改革试点项目。
  
  构建技术技能服务三级体系提升卫生健康技术服务效能
  
  学校积极探索科研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健康技术技能研究院(研究标准)—健康技术技能推广基地(推广标准)—健康技术技能科普工作站(应用标准)三级技术技能协同创新与服务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学校围绕技术技能协同创新服务三个核心环节,以目标为导向,在学校建立天津卫生职教集团“健康技术研究院”,集成政府、行业、医院、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多方资源,共同开展卫生健康领域技术、标准、规范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在三级医院特别是涉农区县的三级医院建立天津卫生职教集团“卫生健康技术研究与推广基地”,借助三级医院的技术平台、专家平台,利用现有的医联体体系,强力推进健康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同时针对天津对口支援地区,统筹推进医疗帮扶、教育帮扶;针对健康乡村建设,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帮扶和对口支援,推进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医联体建设,服务镇村一体化基层卫生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在乡村基层党支部建立天津卫生职教集团科普驻村工作站,开展面向乡镇、基层、社区、学校的科普活动。通过科普工作,把优质的医疗资源、专家资源输注到乡村、输注到社区、输注到每一位百姓身边,以常态化健康科普活动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助力乡村振兴。
  
  该体系的建立,极大提升了卫生健康技术服务效能。以心肺复苏技术普及一项为例,健康技术研究院携手全国专家开发适用于全民教育的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开发标准、编写教材、建立标准化培训管理体系;24个医院、院校参与共建培训与考核标准化基地,导师队伍近500人;目前已完成近7万名市民培训,对公交司机、警察、体育教师等重点岗位实现从业人员100%全覆盖。在此基础上,2021年,落实教育部将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要求,职普融通,开展面向全市170余所高中校全体高一新生的5万人应急救护技能培训,三级体系精准把握人民健康重点、难点,打通各个健康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堵点,筑牢人民健康防线,支撑健康天津建设。
  
  以德为先建设新时代教师队伍
  
  学校深入贯彻《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不断完善“师德铸魂、培训赋能、分类推进、协同发展”团队建设机制,通过加强党建引领,培育师德模范团队;深化医教协同,培育专业双师团队;强化培训赋能,培育教学名师团队,初步构建较为完备的教育教学团队体系,形成团队之间协同互补、个人与团队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
  
  立项以来,1支团队获天津市推荐候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同时培育2支国家级、3支天津市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支天津市海河名师(名匠)团队,1支国家级、4支天津市级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三年内,7支教学团队代表天津市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国赛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1名专业带头人获天津市推荐申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教学名师。
  
  同时,校院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及“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牵头组建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联盟,组织全国职业院校医药卫生专业大类课程思政集体备课,面向全国开展药学等专业贯标培训,着力打造卫生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引领同类院校加强立德树人。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实体化建设
  
  学校为进一步提高卫生健康产业发展人才供需匹配度,加强技术技能积累与成果转化服务,提升健康中国、健康天津建设能力。以天津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为契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宏观层面创建职业教育集团实体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观层面以产教融合实体化项目推进办学模式、育人方式改革。围绕卫生健康产业发展难点、重点问题,在各个关键点位上统筹发力,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卫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围绕“一老一小”难点问题和疫情防控、医工结合重点领域,结合天津“1+3+4”产业布局,建设鹤童长照学院、国际康养产业学院、国药产业学院、金域检验产业学院、天天一诺口腔产业学院,在产业学院建设上,包括对应岗位需求的标准和资源建设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人才供需平台,以标准为引领,实现产业链、人才链、就业链的紧密对接。
  
  牵头成立健康技术研究院与涉农地区三级医院合作建设卫生技术研究与推广基地,建立面向基层、面向乡村的科普工作站,围绕百姓健康难点建立技术标准,通过研究院(研究标准)—基地(推广标准)—科普工作站(应用标准)三级技术技能协同创新与服务体系,将健康适宜技术输送到田间地头、输送到百姓身边,为健康天津做出突出贡献。
  
  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实体化建设,大大提升卫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水平,集团紧密对接天津“1+3+4”产业布局及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对接智能制造与互联网医疗发展,在“一老一小”“健康乡村”“疫情防控”“精准帮扶”等难点问题上,集成政行企校各方资源,统筹发力,本年度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43个,其中国家双高项目重点建设10个,卫生健康产业学院5个、健康技术研究院1个,共建课程34门,共建教材11门,企业投入兼职教师5097人次,校际兼职教师730人次,与企业开展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级数达41个,总人数870人,集团院校整体就业率96.18%,企业职工培训量67000余人,社会培训数量31000余人,特别是在职普融通、健康乡村等领域形成典型经验,发挥了引领改革、支持发展的显著作用。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治理水平
  
  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形成驱动双高建设的“聚合力”。学校通过不断完善“党委领导、行政负责,专家治学、民主监督,二级管理、多平台保障”的学校治理结构,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各项决策有章法。持续深化内部治理建设,完成校内17个职能机构的重组与改革,梳理机构职责,不断完善新体系下的管理制度建设。围绕专业群成立以群建院模式下的医学护理学院、药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等5个二级学院。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校发展“内动力”。紧紧围绕教书育人核心任务,以加快教育现代化为主线,聚焦推进学校发展为主题,把治理效能落实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推进全国卫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牵头成立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联盟、卫生职业院校课程建设高质量发展联盟、职业院校卫生健康协作体。携手全国各职业院校发挥优势力量,深化合作,通力协作,形成“共育、共研、共建、共享”新格局,不断提高卫生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赋能治理内涵“新活力”。依托国家示范性现代卫生健康职业教育集团资源优势,继续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在产教融合、劳动教育、学习全过程、“双师型”教师、科研评价等方面开展研究与改革探索,并在市教委立项。建成具有卫生职业教育特色的质量评价体系,优化学校管理新机制,助力学校治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
  
  构建信息化新发展格局推动建设提速增效
  
  加强智慧校园建设的顶层设计,做好项目“按步走”。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网络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调整组织体系机构,加强智慧校园顶层设计,提前规划、预判项目间的数据关联性以及未来延展性。将校园网络、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率先建设,并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30余项。组建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等多支队伍,建立讨论机制,激发业务部门信息化建设积极性,打造网信办牵头、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共同参与的信息化建设共同体,形成相互支持、团结协作、融合创新的良好局面。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力、落实执行力,实现了对各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统筹管理,提升了信息化项目建设能效。
  
  构建丰富的校园信息化业务,实现数据“全联通”。持续对校园信息系统升级改造,进一步构建校园业务信息化生态。现已建成在用信息系统、平台共43个,其中教学类系统18个,业务类系统25个,学校信息系统数据总量达4275GB。以数据为核心推动数据治理进程,形成校级数据安全等级确认办法、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办法,初步构建学校数据质量评价体系。完成协同办公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9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对接。截至目前,数据仓库中已有数据表48张、数据条目1195766条。随着学校信息化管理应用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也将继续对学校数据中心进行提升与扩容,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价值,为学校管理提供决策基础。
  
  加快网络安全防控体系建设,提升信息素养“同培养”。接力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成果,重构校园网络安全体系建设。严格落实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要求,对学校网络安全体系进行全局规划,优化网络架构,将业务与办公等不同需求以及数据安全等级要求做到分区、分域防护,通过部署感知探针、综合网络管理、态势感知平台等,使网络管理变得更加可靠、透明、高效,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御,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效果。利用走入企业实践行、组织专题活动、线上宣传、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面向全校师生的网络安全宣传教育,使师生树立安全用网意识、强化网络应用技能、增强分辨网络隐患的能力,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水平。
  
  打造卫生健康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学校以基层和社区为重点,形成具有卫生职业教育特色的系列服务项目,建设培训资源700余个,建成家医签约适宜技术培训、基层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等品牌项目20个,年培训量13万人。聚焦基层卫生健康需求,创新卫生职业院校支撑区域基层卫生健康发展新模式,并向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推广,获得优质评价。天津市全科医学服务中心功能凸显,天津市家庭医生团队能力建设质量控制中心、天津市基本医疗综合质量控制中心等挂靠学校,全面推进天津市社区医院建设,组织制定建设评价指南和标准化工作流程。建立“一带多”同类院校帮扶模式,多次面向同类院校教师与管理者组织培训与建设成果推广。创新“广覆盖”健康帮扶新模式,牵头成立“职业院校卫生健康协作体”,合作院校16家,带领同类院校聚焦国家战略,组织召开“卫生职业院校服务健康中国发展论坛”,围绕“乡村振兴”“健康养老”“疫情防控”立项实践课题与建设项目8项。签订帮扶协议的对口支援中西部卫生职业院校达到20所,面向同类院校培训近万人次。
  
  统筹推进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秉持“大外事”格局理念,推进“国际教育学院统筹协调、专业群具体实施”的国际化工作模式,编制国际交流工作制度10项,不断提升学校外事工作水平。积极推进国际合作项目,推进与英国CCCG共建医学营养课程;推进与爱尔兰斯莱戈理工学院开展药学专业合作办学项目;推进与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共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项目;推进与FUU德国萨克森集团合作,联合开展培训项目。持续推进鲁班工坊建设,应对疫情影响,制作双语微课资源300余部,开发双语课件、讲义等教学资源300余项,建成中医技术、中药和保健技术鲁班工坊课程资源平台与远程智慧教室,推进线上培训;编制鲁班工坊中医药大类专业建设标准(建设基础、教学条件、师资建设和教学保障四个层面的建设框架和三级指标体系)、案例分析报告,共计约6.8万字,为建设中医药类鲁班工坊院校提供可参考的范本。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与科研能力,学校5名教师成功考取TESOL(国际英语教师资格证),近三年成功申报中国职业技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局级以上课题5项,编写双语教材7部,校院企合作开发软著12项,提质增效推进教育国际化,凝聚合力共促学校新发展。


2022年6月16日

来源: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微信公众号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