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行业资讯
  • >
  • 【聚焦两会】从规律上办教育:守正创新提质量 ——代表委员建言

【聚焦两会】从规律上办教育:守正创新提质量 ——代表委员建言录

2022-03-11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围绕如何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高水平人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吕建代表:从“大专业”视角建构全新本科专业结构

本报讯(记者 林焕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设置是一项重要工作,相关专业目录体系的适时调整和更新是适应国家战略发展、社会需求、高等教育改革等的必然要求。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指导下,应从‘大专业’视角建构全新的学科专业结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说。

吕建建议,一是各专业类根据学科自身情况设置1—2个本科专业,采用大类专业“入”、子方向分流的模式开展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二是在改革的基础上整合现有的教指委体系,构建“大专业”教指委;三是在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和规范“大专业”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等;四是在现有具有大类招生与人才培养实践的综合性高校进行先行示范试点,而后扩展至全国;五是合理平衡好“热专业”与“冷专业”、“热方向”与“冷方向”的关系。

秦和代表:用好乡村闲置教育资源

本报讯(记者 武文君 唐琪)“教师专业能力欠缺,乡村学生流向城镇,乡村教育资源闲置,乡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认为,乡村教育依然是我国教育最为薄弱的环节。

秦和调研发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乡村教育发展步伐加快,城乡教育差距缩小,但仍存在诸多短板。她提出四方面建议:

一是继续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调整乡村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对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环节的投入,推动乡村学校提质增效。二是全面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创造条件,完善制度,通过交流轮岗、顶岗实习等方式,为乡村学校补充一批高素质教师。三是统筹使用好乡村闲置教育资源。建议有关部门组织对乡村闲置教育资源进行排查,及时作出动态调整和优化,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四是加强乡村教育工作与乡村振兴统筹。

唐江澎委员:加强普通高中工程教育

本报讯(记者 焦以璇)“近年来,高校新工科建设成为热门话题,但基础教育领域的工程教育还未得到应有重视,缺少顶层整体设计和课程体系安排。”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呼吁,加强普通高中工程教育,构建工程引领人才贯通培养体系。

为此,唐江澎建议,应重视工程教育育人价值,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报国情怀。“工程教育是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直接相关的教育,将工程科技教育前移,对激发学生工程科技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和工程科技素养,立志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卓越工程师、工程科技专家和工程引领人才,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工程教育离不开系统的课程建设。唐江澎建议,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框架内,探索建立高中工程教育课程的基本体系,研制课程标准,研究“理化生+工程”的工程教育课程方案及课程体系,开发配套教材,形成可示范可推广的课程资源包。

张广敏代表: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生涯规划教育

本报讯(记者 杨文怿 唐琪)全国人大代表、福州市盲校辅导员张广敏表示,尽管目前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定,鼓励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但实际上,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实践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如何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生涯规划教育发展?张广敏建议,将生涯规划教育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运作,增强根据自身兴趣专长进行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的能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校友、家长进行职业分享,与高等院校进行衔接教育;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在各个学科教育中渗透,将学科与生涯相关信息关联起来。

张广敏还建议,各中学至少配备一名生涯规划专业指导教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设立专门的生涯规划中心,为师生提供系统专业的生涯规划教育和咨询服务。

马玉霞代表:打通中职学生的成长空间

本报讯(记者 张欣 翟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职业教育的部署让我们职教战线的广大师生振奋不已。”全国人大代表、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马玉霞说。

围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马玉霞提出,要打破“天花板”,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要尽快完善“职教高考”顶层设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满足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发展前景的期盼,从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打通中职学生的成长空间。

“打破职教‘瓶颈’,加快发展高质量职业本科教育。”马玉霞建议,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省级“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独立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既可以坚守类型不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又能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就业和教育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助推“双减”政策更好落地、激发普通本科教育的办学活力。

李莉娟代表:提高师范生核心素养助力“双减”

本报讯(《中国民族教育》记者 吴绍芬 徐杨)“师范教育必须回应时代要求,更新培养理念,跳出单一、同质化的教育模式,增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教育情怀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满足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对高层次师资的需求。”全国政协委员、青海民族大学副教授李莉娟建议,在“双减”背景下,要着重提高师范生核心素养。

李莉娟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强化“四个回归”的教育理念。在师范生培养阶段应该加强教育情怀、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研究能力的培养。二是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将哲学、历史、艺术等课程作为基础学科,增加授课课时。三是持续提高教师待遇,让更多人志愿从事教师职业。四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地区差距,让地区之间形成以引导、培育先进教育理念为主的教师培训常态化机制。五是从政策上支持将地方院校培养的师范毕业生安排到当地中小学任教。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2年3月8日  第05版

微信公众号

wechat